近日一群大象的迁徙受到人们的追捧而成为新晋“网红”,象群所到之处,各地政府出动一级响应,保障这场前所未有的象群新宜居。每天打开手机电脑,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在介绍它们的一路“惊喜”,这场人兽相处的场景也时刻牵动亿万人的心。生活在郑州的小编,突发奇想,这河南的“豫”跟大象是否有一定的渊源呢?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小编查询了相关资料,接下来带大家一起分享一二。
一、 字面理解
豫字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思。
1、是指“地大”,夏商周之前,中原地区疆域不大,在古人眼里,嵩山为最大、最高象征,站在山顶一眼望去就是一片大平原。
2、意思意指“天大”,在中国早期农耕时代,农业生产力较低,百姓只能靠天吃饭,平日观察天气变化进行播种、收货。
3、则是指“社会和谐”。《尔雅》里称:“豫,乐也,厌也,安也,舒也”黄帝最大的功劳就是结束了中原地区的部落纷争,建立了一系列典章制度,人们在和谐的社会背景下,百姓生活安逸舒适。
二、 字形意思
仿佛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。
“豫”字豫左边为“予”,予者我也,予的右边为象,“豫”即表示为一个人手牵一头大象。
三、 古代流传
黄河流域在殷代尚有较多大象,河南古称“豫州”,因产象而得名。
四、 地域形象
河南从南到北,从东至西,整体区域地图如同象的形状。
对于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,关于“豫”字的争议似乎从不曾中断。给世人警醒的是,无论字面争议多久,都要尊重历史赋予的使命感。如同此次大象的北迁,同样也折射出人象关系的变化。历史上,亚洲象曾分布在我国更北的区域,野象一度分布北至黄河流域。河南简称“豫”,或许隐含着古代大象与人的密切联系。然而,受气候变化、人类活动的影响,大象由此不断南迁。新中国成立时,野象仅偏居云南一带,但因人类非法捕杀的原因,国内象族种群越来越少。但经过数年来人类对大象的严格保护,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在明显增长。无论是此次监测预警人员的通宵达旦,还是居民对野象“肇事”的宽大包容,都折射出中国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。最后预祝象群早日找到合适的栖息地,还人类一片安宁。